招生就业
毕业生心理指导教育
发布人: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13-03-19

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,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竞争形势。大学生择业、就业的艰难历程,更加明显地表现为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,因此,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,不仅要关注当下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技巧,更要关注大学生的内心世界,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指导,理应成为当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。

  如何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心理指导

 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,大学毕业生由于受到自身教育以及自身生理、心理因素和社会、家庭等因素的影响或制约,在就业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心理不适应的现象,走进一些心理误区,受到一些心理问题困扰,实际上就业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。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指导,帮助大学生调适就业心理,端正就业观念,顺利实现就业。

  着眼现实,不盲目攀高、好高骛远

  谋求到一份称心如意的职业,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,几乎是每个大学毕业生的愿望,这种心理需求是正当的、合理的,也是无可厚非的。但在大学生择业实践中,在过高期望值的心理作用下,大学生往往容易按照自己的理想一厢情愿地选择职业,由于确立的目标不切实际,导致择业屡屡失败。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,社会上的各种竞争异常激烈,大学生择业也不例外。择业过程中个性化、理想化成分太多的现状,也反映出当代大学毕业生存在盲目攀高、脱离现实的心理误区。

  择业过程中,大学生往往只想到在选择职业,而没有想到职业同时也在选择,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大学生对社会的需求缺乏了解,也说明大学生对自我认识的不足。有的做过学生干部或在校期间某些方面取得过成绩的学生,更加容易出现盲目攀高的心理,他们经常自恃自己的能力和水平,觉得自己曾经有一定的阅历,在择业过程中主观上要求自己不能比别人差了。而实际情况则是,不少学生由于在校期间过多地忙于一些学习之外的事务,在专业学习上没有下很大功夫,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不过硬。这些学生即使选中职业,但当他们从事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职业时,常常感到力不从心,不能很好地适应。

  把握机会,不心存不满、怨天尤人

  大学毕业生能否选择到自己理想的职业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能否抓住就业的机会。当就业机会到来的时候,自己是否已经作好了各方面的准备,如果没有准备好,即使机会到来,也只能让它擦肩而过。择业失败了,就应该找一下原因,但不少学生往往不从自身方面找原因,把所有的责任归咎于他人,归咎于社会风气不好、用人单位偏见,等等。从此颓靡懈怠,怨天尤人,再也没有了上大学时的那股威风劲。

  在社会上择业与在学校里取得成绩、获得成功,有着很大的不同。大学生在学校里的大多数成功,大都离不开老师的呵护、引导和帮助,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教师对学生的偏爱,实际上是让大学生一直在享受一种社会上少有的特权。择业时人们面临着几乎均等的选择与被选择的机会,难以再享受到特权。而成功的机会是怎么来的呢?不是碰来的,而是抓来的。不论是在人才市场还是在单位现场,凡是能够抓住机会的人,都是有思想准备和实力的人。抓机会就要练内功,对于求职来说,如其临渊羡鱼,不如退而结网,所以,大学生要尽早作好择业的准备,提高素质,锻炼能力,适当掌握一些必要的择业知识和技巧。

  正视自我,不互相攀比、嫉贤妒能

  在个人的职业价值取向选择上,不少大学生特别关注社会的认可度,喜欢把自己的职业与周围同学的职业作比较,只要别人的职业比自己的好一点,心里就不能平衡,总是千方百计地揭人家的老底,当面奉承背后使小动作,甚至采取过激的手段陷害人家。这种在择业过程中不能正视自我,喜欢互相攀比、嫉贤妒能的表现,也是一种心理误区。

  从大学生择业心理看,嫉妒与被嫉妒者之间总是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,比方说专业相近、才能相近,等等。择业嫉妒心理有极大的危害性,嫉妒会疏远自己与他人的关系,有时即使自己找到了职业,却失去了朋友。人皆有所长所短,在择业中做到扬长避短,就会成功。假如别人在某个方面占有绝对优势,而你实力不足就应该承认不足,之后自己通过不断地追求新知,创造条件去获得对方具有的才能,同时发展对方所不具有的才能。

  实事求是,不夸夸其谈、虚荣侥幸

  不少平时表现比较积极的学生,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在大学生中是较突出的。按理说,充分利用这些条件,对毕业生择业是有利的。但问题往往发生在,许多学生在虚荣侥幸心理的支配下,唯恐失去就业机会,不能正确地理解和利用这种优势,有时会人为地将自己的优势变为劣势,从而影响顺利择业。

  在择业时,不少学生经常采取夸夸其谈的方式来掩盖自己虚荣侥幸的心理,把自己说得无所不能,给人的印象好像是社会上所有的工作他都能干。这些学生一旦发现了符合自己需要的职业,便不顾自己所学的专业、能力、个性特点等实际的情况,强行择业。他们往往会根据用人单位规定的条件编造材料。这些毕业生有一种心理,认为面试时间短,面试人员不会认真考察,只要自己在现场能够充分表现自己,把自己展示出来,管什么真本事假本事,签了约以后再说。夸夸其谈、瞒天过海,只能侥幸地应付一时,不能长久,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既不能拔高自己,也不能伪装自己,大学毕业生应该了解,真正能站得住、立得稳的,还是有专业特长和真才实学的人。

  相信自己,不缺乏自信、没有主见

  有的毕业生一旦没有被用人单位录取,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,觉得自己不行。从此一谈应聘心里就怕,唯恐再被用人单位拒绝,胆怯、自卑、拘谨,甚至害怕再去参加应试,这是没有自信的表现。试想,一个自己瞧不起自己、自己不相信自己的人,怎么能指望别人看中你呢?毕业生在择业时,要克服胆怯、自卑心理,不要过于计较别人的议论或看法,在择业过程中要保持平常的心态和作风,把择业看作是一个相互选择的过程,在应聘前应多掌握一些择业的知识、技巧和礼节,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自信心。

  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,针对可能面临的情况,创设面试情景,设置提问内容,最后提前多排练几次。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,择业的过程也是一样,只有做到有备,方能无患。另外,应试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技巧,在回答考官提问的过程中,除了要保持回答问题的正确性、准确性之外,还要注意自己的体态、语调、眼神,要让每一位考官都觉得,你是在认真回答问题,并阐明自己的观点,而不是在空谈、说大话。

  毕业生在择业时缺乏主见的情况也时有发生。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,有些大学生在求职中依赖心理过强。今天签了约,听到不同的意见后,可能明天就毁约,有的听了别人的宣传后又要恢复原来的协议;有的毕业生干脆依赖家长与用人单位洽谈,自己一点主见都没有。毕业生很快就要踏上社会,适应社会的需要,就必须提高自理能力,凡事要有自己的眼光,看问题要有自己的主见,要克服依赖心理,树立自己能把事情办好的勇气和决心,根据自己的择业取向,主动推荐自己,一旦自己拿定了主意就不要再受他人的干扰。

  能否顺利地实现择业,是大学毕业生最关心的问题,也是学校、家庭和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。大学毕业生只有正视择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误区,学会对自己进行主动的心理调适,克服这些心理误区的困扰,才能帮助自己尽快走出心理误区,顺利实现择业,并以积极的姿态适应社会职业。 

版权所有:湖南大众传媒艺术设计学院 技术支持:湖南嘉杰技术有限公司
湘ICP备05002748号